中新社桂林11月24日电 题:参观为越南培养四位副总理的桂林育才学校
作者 赵林录 杨辰
走进桂林育才学校,很多人都没有想到,这个简陋的校园却培养了四位越南副总理。 11月24日至27日,第二届中越青年联欢晚会在广西举行。 趁着万人晚会之际,中新社记者探访桂林育才学校。
桂林育才学校现为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 离学校西门不远,就能看到一座黄墙黑瓦的越南风格建筑。 “这是越南学生上课用的教室。” 广西师范大学越南学校纪念馆馆长阮中原告诉中新社记者。 ,现在这座建筑已成为纪念馆。
桂林育才学校培养大批越南政治精英
走进纪念馆,一张张泛黄的黑白老照片无声地诉说着半个多世纪前越南学生在这里生活和学习的情景。
“很多人不知道,这是一所培养越南政治精英的学校。” 阮中原说,20世纪50年代到1970年代,由于越南人民苦苦抗法、抗美,一批学校迁往广西师范大学培养人才。 校园学校。 1951年至1975年,14000多名越南留学生从桂林回国。
阮中原指着一张黑白照片说,这张照片拍摄于1967年。前排的一个小男孩现在已经成为越南政府副总理。 他就是阮天仁。 除阮善仁外,三位越南前副总理为阮孟钦、阮功丹、原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武宽陈定寰都是桂林育才学校的校友。 据不完全统计,学校已为越南培养省部级官员40余名、将军30余名。
阮中原介绍,2010年,广西师范大学在桂林育才老校舍的基础上修建了越南学校纪念馆,“还原”那些难忘的岁月。 阮善仁出席纪念馆开馆仪式并题词“越中是千年邻居、一百年同志。两国同江同海,睦邻友好,幸福安康”。千百年来。”
拯救生命之举成就中越跨境母子情
“育才学校承载着中越两国深厚的历史,也见证了中越两国师生亲情般的友谊。” 阮中原说道。 以拯救生命的行动。 1955年,育才学校校医邓海棠救起一名落水的9岁越南学生。 邓海棠的义举被越南学生视为仁爱的化身。
“孩子被救起时已经昏迷不醒,吸入了粪便和水,邓老师帮他口对口地吸出了粪便和水,终于让他苏醒了。” 阮中原说,很多年后,他被救了。 学生胡士雪找到了邓海棠,认她为自己的养母。
胡适学校收获了母子间的跨国爱,而广西师范大学毕业的越南留学生吴慧君则在桂林收获了跨国爱。 1997年,她在桂林与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罗明迪结婚。这对牵手16年的跨国恋人,见证了中越关系十几年的沧桑。
为了纪念中越友谊,她给女儿取名“越南”
来自桂林的女孩谢月华没想到,她的名字竟然有着特殊的历史。
谢月华的母亲卢美年是广西师范大学越南语教师。 原来,她是桂林育才学校的一名越南语翻译。 吕美年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我怀孕时,桂林育才学校岳方领导向她建议,如果第一个孩子是儿子,就叫岳重,如果是儿子,就叫岳重。”生了女儿,就应该叫岳华,以纪念中越友谊。”
卢美年说,他在学校从事越南语教学和翻译工作数十年,与许多越南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广西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纪念大会上,来自越南胡志明市的李辉回到母校,给卢老师发了一张当年的照片。 当年年少无知的学生如今都已年过半百,分别多年仍能重逢。 老师和学生激动地拥抱哭泣,聊了一夜。
“虽然中越关系正在发生变化,但李辉和育才学校的校友仍然坚持每年一次去越南聚会,唱着当年在桂林学到的中文歌曲,成为中越合作的坚定支持者。友谊。” 陆美年说道。
现任越南驻华大使的孙女就读于广西师范大学
桂林育才学校的历史早已荡然无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批越南青年追随父母的脚步来到桂林,延续了广西师范大学与越南人民的特殊友谊。
2010年,18岁的谢玉和高中毕业,来到广西师范大学读书。 谢氏玉和是在家人的影响下来到中国的。
“我的祖父是现任越南驻华大使阮文氏。” 谢石玉和希望从祖父手中接过接力棒,为越中友谊做出贡献。 “我希望我们两国有更好的关系,我希望中国帮助越南更快地发展我们的经济。” (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