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是中国东部较为发达的沿海城市,是中国古代的文化中心,也是文化资源丰富的省份。 夏禹分天下为“九州”时,山东属“青州”,与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接壤,简称“鲁”,省会为“济南”。
山东的旅游景点也非常丰富,如:趵突泉、大明湖、泰山、蓬莱阁、崂山等。
山东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诞生了许多历史名人,如:孔子、孟子、墨子、孙子、王羲之、程咬金、戚继光、辛弃疾等。
山东俗称“齐鲁之地”。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为什么叫“齐鲁之地”。 让我们一起来解释一下原因吧。
西周时期,东部沿海地区的殷人、东夷人较为强大。 他们不服从西周的统治,经常叛乱。 大约公元前1042年至公元前1040年,周王为了稳定周朝的统治,派周公季旦率兵平息武庚、商燕的叛乱,征服了东部诸侯国。 后来,为了安抚殷人和东夷人,周王将自己的两个得力助手周公季丹和太公姜子牙分别托付给了商言和博古的旧地,建立了鲁国和鲁国。齐国。
鲁国在泰山之南,齐国在泰山之北。 两国相距数百英里。 后来,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两国的领土不断扩大。 春秋战国时期,两国基本控制了今天的山东。 齐国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杰”之一。
后来齐鲁两国进行了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两国毗邻而居。 渐渐地,两国内部联系逐渐加深,但“齐”、“鲁”仍被作为国家概念讨论。 战国时期荀子在《荀子·性邪篇》中说:“天非齐鲁之私,秦人亦然。然以父子之义,夫妻之别,不如齐鲁之孝敬父母。” 这里,“齐鲁”是作为一个地区与秦进行比较的。 齐鲁地区人民的人文素质是与秦地区人民的人文素质相比的。 该地区尊重礼仪。
此后,“齐鲁”一词频繁出现。 作为一个国家概念,指的是齐、鲁;作为一个国家概念,指的是齐、鲁; 作为地区,指山东; 作为一个文化概念,它指的是齐鲁文化。
当然,也是因为齐鲁文化的影响,山东特别注重礼仪。 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了孔孟之道,进一步影响了山东,因此山东也被誉为“礼仪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