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to考研网 资讯 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要求及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要求及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要求及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要求及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以及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中山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双一流A类”高校,被誉为“华南第一学府”,在文、理、医、工等领域实力雄厚。强基计划是选拔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重要途径,学生可通过“本硕博衔接培养”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优先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对于有志于长期从事科研、学科成绩优异但无竞赛获奖的学生,强基计划是理想选择。

二、招生对象与条件

1. 基本要求:

• 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有志于从事相关领域科研工作。

• 无竞赛破格限制:不开放五大学科竞赛金银牌破格申请,对无竞赛背景考生友好。

2. 高考成绩要求:

• 高考成绩需达到广东省一本线/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合并批次省份参照特殊线)。

• 单科小破格政策(仅限物理/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

◦ 数学≥140分(新高考省份)或物理100分(新高考省份)或理综≥280分(传统高考省份)。

三、招生专业与选科要求

中山大学强基计划共设10个专业,覆盖文、理、医三大领域:

广东省内选科建议:

• 文史哲专业按历史类报考,理工科专业需选物理+化学。

• 化学、生物科学、生态学、基础医学专业不招色盲色弱考生。

四、入围与考核流程

1. 入围规则:

• 按高考成绩(不含加分)的5倍确定入围名单(末位同分同入围)。

• 单科小破格考生可额外获得校测资格。

2. 校测内容:

• 考核方式:

◦ 部分专业仅考面试+体质测试(如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其他专业含笔试+面试+体质测试。

• 面试重点:

◦ 考察学科潜力、思辨能力、科研兴趣及心理素质,参考综合素质档案。

• 体质测试:

◦ 项目可选立定跳远或50米跑,及格标准:

▪ 男生立定跳远≥205cm,女生≥150cm;

▪ 男生50米跑≤9.2秒,女生≤10.4秒。

◦ 不及格者直接淘汰。

五、录取规则

1. 综合成绩计算:

• 综合成绩=高考成绩(85%)+校测成绩(15%)

◦ 校测成绩=笔试(30%)+面试(70%)或仅面试(100%)。

2. 录取原则:

• 按“分数优先”原则确定预录取名单,综合成绩相同则依次比较校测成绩、高考成绩、高考排位。

• 被录取考生不再参与后续批次志愿录取。

六、转段培养方案

1. 本硕博衔接培养:

• 本科阶段夯实基础,硕博阶段可交叉学科培养(如人工智能、国家安全等方向)。

• 课程体系打通本科与研究生阶段,支持提前修读研究生课程。

2. 动态进出机制:

• 每学年考核学业成绩与科研表现,未达标者转入普通本科,优秀本科生可补入。

3. 转段数据:

• 2021级转段率约86%(129人/150人),主要进入基础学科或交叉领域。

• 2023年转段方向:数学、物理学、化学、基础医学等方向占比最高。

七、广东省内录取数据(2022-2024年)

1. 2024年物理类录取数据:

• 最高分:临床医学(八年制)680分(全省前1545名)。

• 最低分:生态学624分(全省前9763名)。

• 热门专业分数线:

◦ 计算机类(深圳):648分(全省前3982名)

◦ 临床医学(广州):660分(全省前1545名)。

2. 2023年历史类录取数据:

• 历史学:84.75分(综合成绩,对应高考约620分)。

• 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83.33分(综合成绩,对应高考约615分)。

3. 2022年录取趋势:

• 文史哲专业竞争激烈,历史学、哲学录取分逐年上升。

• 理工科专业中,临床医学、计算机类分数线最高,生态学、预防医学相对较低。

八、报考建议与注意事项

1. 适合报考的学生:

• 对基础学科有强烈兴趣,学科成绩突出(尤其是数学、物理方向)。

• 有志于长期科研,能接受本硕博连读的培养模式。

2. 风险提示:

• 限报1所高校:强基计划仅能填报中山大学,不可兼报其他院校。

• 淘汰风险:动态考核机制可能导致分流,退出者不可转专业或申请保研。

3. 备考策略:

• 文科生:注重综合素质档案,参与学科竞赛、社会实践以提升面试竞争力。

• 理科生:主攻数学、物理单科成绩,争取“小破格”入围资格。

九、2024年转段总览

根据《中山大学2024年强基生本研转段名单》,2024年共有128名强基生成功转段,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这一数据延续了中大强基计划“本硕博衔接培养”的特色,转段率稳定在较高水平(参考2021级转段率约86%)。

[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1. 转段方向灵活多样

中大本科阶段强基专业仅10个,但转段时扩展至17个方向,覆盖理工、医学、人文社科等领域,例如:

• 理工类:数学、物理学、化学、理论与应用力学等;

• 医学类: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等;

• 人文社科类:部分文史哲专业学生跨学科转段。

[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2. 基础学科优势显著

• 化学、数学、物理学三大基础学科最受青睐:

◦ 化学:18人转段;

◦ 数学:18人转段;

◦ 物理学:17人转段。

• 医学类转段人数较少:

◦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3人;

◦ 免疫学:2人;

◦ 病原生物学:1人

十、总结

中山大学强基计划以基础学科拔尖培养为核心,通过“小破格”政策吸引数理特长生,校测环节兼顾文科与理科特点,转段率表现优异(2021级达86%)。适合无竞赛获奖但学科成绩突出、有志于长期科研的考生报考。建议结合自身分数与专业兴趣,合理评估入围可能性,并提前规划备考策略。

如需进一步了解招生细节或校测真题,可参考中山大学本科招生网或咨询招生办。​​

10个专业招生,中山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公布

4月9日,中山大学公布了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简称招生简章)。今年,中山大学强基计划共有10个专业招生。4月9日至30日,考生可登录中山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完成网上预报名。

今年中大强基计划招生专业有10个

招生简章提出,中山大学2023年继续开展强基计划招生,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以“立报国大志,做强国大事”为人生追求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在中大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符合202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高考成绩优异的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

今年,中大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生态学、基础医学、理论与应用力学。

招生科类和高考改革省份选考科目要求如下图:

招生省份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以中大强基计划报名系统公布为准。

4月9日至30日预报名,6月30日进行学校考核

4月9日至30日,考生可登录中山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558),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预报名。根据各省专业计划安排,考生可结合自己的学科特长和专业兴趣填报1个专业志愿。

考生参加统一高考。

报名考生于6月10日至6月20日期间登录报名平台进行报考确认并签订承诺书,逾期不进行确认则视为放弃报考中山大学强基计划。对于确认参加中山大学考核又无故放弃的考生,将通报生源省份考试招生机构并如实记入诚信档案。

6月26日前,中山大学依据确认报考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在已确认报考的学生中,按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数的6倍确定各省入围考核考生名单(末位同分考生同时入围)并公示入围标准。

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须达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参照该省份确定的部分特殊类型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

6月30日,中山大学将进行学校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面试和体质测试。

考生按照所报专业参加中山大学组织的笔试,笔试主要考查考生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础能力。

中山大学还将组织专家进行分专业面试,着重考查考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归纳演绎等思辨能力以及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心理素质等,并结合考生综合素质档案,确定面试考核评分。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测试全程录音录像。

同时,考生需参加由中山大学组织的体质测试,测试项目可自主选择立定跳远或50米跑。体质测试不受理缓考、补考申请。

体质测试结果不计入学校考核成绩总分,若考生体质测试不及格,中山大学不予录取。体质测试原则上不受理免考申请。若考生确因生理疾病或意外伤害等特殊情况无法参加测试的,须在考核前3个工作日提出免考申请并附上相关证明材料,经学校审核同意后可免考。

考生的综合成绩=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折算成百分制)×85%+学校考核成绩(百分制)×15% (其中笔试成绩占30%,面试成绩占70%)。

中山大学根据考生填报专业志愿和在相关省份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和名额,按照“分数(综合成绩)优先”的原则确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综合成绩相同时,依次按照中山大学考核成绩、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高考成绩排位排序。

中大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按招生计划审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并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办理录取手续。

中大将于7月5日前公布录取名单并公示录取标准。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生源所在省(区、市)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生源所在省(区、市)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

专门制定强基计划本硕博衔接培养方案

中山大学专门制定强基计划本科、硕士、博士有效衔接的培养方案,实行本硕博衔接培养。本科阶段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硕博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进行学科交叉培养。

在课程上,开设面向学科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的前沿课程和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专业课程;打通课程修读的知识体系,强基计划学生在修读完本科规定课程的基础上,可在导师指导下提前修读研究生课程。在科研上,设立学生科研项目,推进科教协同育人,增大研究型学习项目和实践技能训练项目的比例,实现科研训练100%,强化学生科研和实践创新能力;学生将跟随导师组,定期解读国家战略需求、研读重大科研专项指南、参加学术会议,了解国际学术前沿动态,了解国家战略需求,了解关键技术难题,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

强基计划实行年度考核及动态进出机制。每学年结束后根据学生课程成绩、科研训练表现等方面综合考核进行动态管理,本科阶段分流与考核淘汰的学生转入普通本科专业培养。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且学业成绩优秀的普通录取本科生可选拔补入强基计划。退出强基计划的学生原则上不得再转专业,不再具有申请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

强基计划学生单独编班,完成规定的本科阶段有关课程,达到转段要求后,按照有关规定直接转段进入本校研究生培养阶段;同时,在公派留学,奖学金评审等方面,学校按教育部规定支持强基计划学生。配备资深导师团队,创造浓厚学术氛围,加强对强基班学生的思想引领、价值引领和学术引领,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学校各类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以及其他科研实验条件向强基计划学生开放。学校依托粤港澳大湾区,集结全球优质资源,深化与世界顶尖大学和科学中心的战略合作,形成有利于强基计划人才培养的优厚环境,打造英才培养高地,提升强基计划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

关于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要求及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用户评论


初阳

想报考中山大的硕士研究生啊!看了一下简章,要求还是很高的吧。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良人凉人

中山大学的研究生录取标准还是挺严的,感觉自己好像还达不到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怅惘。

想知道今年申请中山大研二的报名具体时间是啥?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封锁感觉

研究生的录取条件都差不多啊,主要是看你GPA和英语成绩吧。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愁杀

我觉得中山大的硕士招生简章很详细,能解答很多疑问!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没过试用期的爱~

准备冲击中山大研二了,今年的申请条件要好好看一看!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恃无恐

想去中山读研,感觉学术要求挺高的啊…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七夏i

这几年学霸越来越厉害的样子,中山大学的研究生竞争确实很激烈。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Hello爱情风

对于报考中山大研二的学生来说,英语六级是必备的?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苍白的笑〃

除了成绩单之外,还需要递交论文吗?简章里没说清楚啊!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ー半忧伤

听说中山大学的研究生培养很强势,有机会学习到很多厉害的东西!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素衣青丝

还是提前查阅好招生简章更踏实一点!别到时候错过报名时间…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断秋风

中山大学的专业设置挺全面的啊!大家对哪个专业有兴趣?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还未走i

对于没有参加过北大清华考试的我来说,中山大学的研究生申请条件看起来就更轻松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落花忆梦

想听听在读中山大学研究生的感受,他们是如何准备的?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脏偷懒

报名时间到了吗?感觉自己还没做好准备…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信仰

中山大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还是很有含金量的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执拗旧人

我觉得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中山大也肯定有很多很棒的研究生项目!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米兰

中山大学的校风学术氛围还是很好吧?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纸愁肠。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的信息,可以看一看学校官方网站!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goto考研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tokaoyan.com/3455.html

作者: 小条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