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未来的研究生们,早上好呀!
近几年的考研热门程度,让同学们提前感受到竞争的残酷,可谓是“卷生卷死”!
有人说,24考研人数下降了这么多,证明24考研是“考研热”开始降温的转折点,那25考研人数应该还会继续下降。
是这样吗?我们来看看!
01今年备考人数变少原因
1.备考初期,考研心态平稳
暑假期间,天气燥热、孤独、想家、饭不好吃、学习太难、起床太难等都很容易动摇大家的考研心,从而出现很多同学占了座位也不见人去的现象。
现在这个时间已经过去了,别看周围还有这么多对手,其实已经少了很多了。可能要等到暑假中期、暑假结束后,备考高峰期才会慢慢热起来。
2.考公热,换个赛道卷编制
除了考研卷,“考公”话题越来越热,分走了大波原属于考研的流量。
从国考报名人数来看,2023年260万人,前一年202万人,再前一年158万人、报名人数的增幅,一年高于一年
毕竟读完研后还是需要找工作,因此,对于一些原本纠结考研还是考公的同学来说,现在更倾向于考公。
编制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而且相比于其他工作,福利和待遇也更加优厚。
3.出国读研人数增多
有数据显示:央视统计的出境人数同比增长了116.2%,这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考研热。
对于那些想要通过深造来提高自己综合素质、扩大国际视野的学生来说,出国读研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那么24考研的大趋势会如何呢?
0225考研考情分析
1.25考研报名人数约431万
从这几年数据来看,考研报名人数与高校毕业生人数间存在着比例关系。
- 202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909万,考研人数为377万,考研人数占比约41.47%。
- 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076万,考研人数为457万,考研人数占比约42.47%。
- 202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58万,考研人数为474万,考研人数占比约40.93%。
- 202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79万,考研人数为438万,考研人数占比约37.15%。
可以看到,考研人数约为高校毕业人数的40%左右,但由于出国、考公等选择的增多,占比逐年下降。
因此,预估25年占比为34.5%,结合2025年高校毕业生的预估人数约1248.7万人,25考研报考人数约为431万人。
总体来说,25考研报名人数大幅增长的可能性不大,会有小浮动。
当然数字不一定准确,但趋势应该是八九不离十,考研报名人数增长速度会逐步放缓,未来也许更多的人会选择出国,或者考公考编等直接就业的渠道。
2.研究生扩招不明显网
此前教育部官网公布了《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提到了过去一年研究生招生的总体情况与变动情况:
研究生招生130.17万人,比上年增长4.76%;其中,招收博士生15.33万人,比上年增长10.29%;硕士生114.84万人,比上年增长4.07%。在学研究生388.29万人,比上年增长6.28%。其中,在学博士生61.25万人,比上年增长10.14%;在学硕士生327.05万人,比上年增长5.59%。
(图示为2023年研究生招生情况)
看到这个数据,同学们可能没什么感觉,那我们把去年《公报》中的数据截取出来对比看一看。
(图示为2022年研究生招生情况)
虽然研究生招生总数明显增加,但是,招生人数增长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报考的人数也在加速增长,就拿2023年474万人报考研究生的数据来看,扩招人数对比报考人数仍是杯水车薪。
3.部分专业停招学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会计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外交学等等。
尽管24考研报名人数相比去年略有下降,但考研热度并没有真正下降。考研的人少了,但反而越来越卷了!
官方调查报告显示,往届生参与考研的比例逐年上升,24考研中,往届生占比更是突破50%!
- 2021年,377万人报考,往届生占比43.8%,应届生占比56.2%。
- 2022年,457万人报考,往届生占比47.2%,应届生占比52.8%。
- 2023年,474万人报考,往届生占比48.44%,应届生占比51.56%。
- 2024年,438万人报考,往届生227万人,往届生占比51.82%,应届生占比48.18%。
选择二战、三战的往届考生并没有受到“考研降温”的影响。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往届生会成为考研的主力军,二三战是一种常态!
而往届生因为复习的时间更长,在考场上也更有经验,相对而言更有优势,也更容易考出高分。
因此,考研仍然是许多大学生为了更好的未来而选择的途径之一。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今年考研报名人数下降可能也与当前就业形势改变有关。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一些毕业生开始选择就业或创业,而非继续深造。这也说明了当今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和复杂性。
不过,无论如何,考研依然是一个重要的备选方案。尤其是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可以增加个人竞争力和职业发展空间。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考研仍将是许多大学生所关注和追求的目标。
当然,在选择是否考研时,我们需要理性思考自己的情况和未来规划,并权衡各种因素做出最佳决策。无论怎样选择,都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才能取得成功。
最后,祝愿同学们备考顺利!早日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