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to考研网 资讯 博士烂大街了吗?

博士烂大街了吗?

中国的博士真的烂大街了吗?从学历角度来说,博士绝对是高端人才的代表,而网上总是有些声音说“博士已经烂大街了”。

一、我国博士人数

难道我国这么富有了吗?博士都多到不行?我们用数据说话,笔者收集了2001-2022年22年间,我国历年博士招生人数、在学博士及毕业博士人数。其中,从2001年到2022年,我国共招收博士162.09万人,共毕业博士103.39万人,总体毕业率为63.8%,这其中包含近3-5年招生人数,但是总体来说,按照5年毕业周期来算,博士毕业率还是在65%左右。而2022年,我国人口数量为141,175万人,博士(已毕业)占总人口的0.073%!也就是说,加上2000以前毕业的博士生,我国每一万个人里面大概有7-8个博士。如果再加上海归博士,这个数据也大不到哪里去。

我国博士人数(万人)

那么,这个数量很大吗?足以让人们评论说“博士烂大街了吗”,答案是否定的。美国博士毕业人数从2001年的4万左右增长到2020年的5.4万,而同期我国的博士数量变化范围为1.29万到6.62万人次。从美国人口基数来看,其博士人数远远多于中国。

美国博士人数变化(来源网上,侵删)

我国博士人数在前几年远远低于美国,这是因为当时经济不发达,对于博士人数的需求不高。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对于高精尖人才需求爆发式增加。因此,根本不存在“博士毕业找不到工作”的说法。

二、博士如何快速毕业?

随着就业形式变化、人们家庭条件变好,一些研究生开始读博士。这些博士人群中,家庭条件大多不差,没有赡养父母、照顾弟弟妹妹的压力。那么,如何快速的实现毕业呢?笔者根据亲身经历,提以下几点看法。

1. 珍惜时间。这一点,我认为一定要写在前面。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很多博士生在学校期间,大把时间浪费掉了。虽然嘴上说着要早点毕业,但实际上没有做到知行合一。经常参加一些学生活动、学术活动、同学聚会等无用活动。我也实在不理解一个博士生参加那么多学生会活动干啥,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其次还有学术活动,现在很多学术活动已经没那么纯粹了,已经成为大家炫耀、攒人脉的手段,但是这些人能帮助你毕业吗?不能,所有的毕业都是靠自己。

2. 依靠自己。导师的作用大吗?大。但是导师更多的是提供给博士生一些资源,比如说经费、方向性的东西。大多数博士的研究,导师并不懂。导师只是在自己研究的领域是大拿,但是他不可能对所有博士生的课题都懂。这就需要靠自己,我认为博士更重要的是和导师沟通,讲出来需要什么,由导师帮忙协调。千万不能指望导师盯着你,都博士生了,这点觉悟要有。

3. 做好规划。在博一期间,最好确定好自己的研究方向,列出自己需要哪些资源,文献综述也要弄得七七八八,相关准备工作要做好,比如说,需要哪些数据,哪些软件,哪些必备技能等等。在此期间,最好有成果(SCI文章),这是对于过去一年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后续研究的一种鼓励。在博士二年级,就要开题了,开题之前就要有成果,要不怎么说服评委?在博士二年级-博士三年级,就要针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努力出成果,发表论文,作为大论文各章节的支撑。在博士四年级,准备大论文。大论文其实是对过去成果的一种总结,但是这种总结又不是随意的,是一种逻辑上的串联。也就是说,博士大论文框架,在你进行这个研究的时候就应该有了,你才能按照这个逻辑去出成果。(笔者博士3年毕业,大论文共分为4章,每个章节有1-2篇小论文做支撑)

博士毕业没那么困难,反而是高手自信的体现。而笔者经常在网上和身边人听到博士毕业困难这个词,其实,按照笔者的亲生经历来看,博士毕业并不困难。为什么呢,因为在你下定决心读博士的时候,就应该已经知道自己在博士期间要研究什么方向了,那必然是在该领域有所积累了。但凡是说“博士毕业困难的”,笔者认为,自身根本不适合读博士,没有想清楚自己要什么。需要反思。

我是心声,用数据带你走出迷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goto考研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tokaoyan.com/3064.html

作者: 小条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