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to考研网 资讯 “博士”成为热词!人尽其才还是人各有志?无需放大某些个别现象

“博士”成为热词!人尽其才还是人各有志?无需放大某些个别现象

博士的含金量!好羡慕!

近段时间,“博士”这个极具价值含量的称谓频频上了热搜。其缘由并非是某位“博士”取得了某项重大的科研成果,而是一些“博士”的就职与体制内的最基层单位扯上了关系!

2022年4月,朝阳区公示的200多名拟录用人员名单中有3名博士,其中2名北大博士拟录取岗位分别为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管理岗和某街道的城市管理执法岗。今年6月16日,斯坦福大学博士苏某拟录用为某县乡镇公务员。紧接着,6月18日,山西某幼儿园发布公开招聘公告,招聘2名事业编制教师,学历要求为博士研究生。

博士是最高级别的学位,标志着一个人具备了较高学术研究能力。博士不是大多在高校或者科研单位从事学术研究吗?

博士放弃自己的研究专业,进入体制内,甚至是最基层的单位,确实让很多人困惑不解!于是一些网友发出了疑问!

难道“博士”的含金量大大贬值?博士进入体制内岂不是人才浪费?“博士”过剩?就业形势已经严峻到如此“卷”的地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发展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奉献,而青年博士可以说是科研人员的中坚力量。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如果大多数科研人员放弃研究,投身于与其专业无关的职业,将会对科技发展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此种现象不值得推崇和倡导。

令人欣慰的是,这种现象尚属于极端个例,不具有普遍性。从价值取向层面而言,没有多大的探讨意义。咱们犯不着大惊小怪,庸人自扰!因为绝大多数博士依然是矢志不渝地扎根于科研领域!

咱们来看看几个数据。第7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累计被授予博士学位者只有约100万人,博士占人口的比重不足万分之七。这100万博士就业的主要领域还是高校和科研机构,另一部分则进入了具有科技创新实力的大企业。只有极少部分就职机关单位。至于进入最基层单位的则少之又少。可见,“博士”并不是过剩,含金量也并没有降低。

博士进入体制内岂不是人才浪费?这话有些绝对,必须辩证的看待。某些从事人文科学研究的博士进入高层级的机关单位依然可说是“人尽其才”。毕竟这些高层级的机关单位对应的是宏观上或较大视野层面上的社会管理领域,符合这些博士的研究方向。但是,将博士置身于最基层的单位,跟其专业有多大的关联呢?言其人才浪费也不为过吧!

乡镇、城管岗位博士去能干嘛?一个幼儿园需要博士去研究学龄前教育?

再者,就业形势已经“卷”到博士都很难找到工作的地步吗?一个学有所成,立志投身科研的博士,难道进不了层次低一点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吗?恐怕不是进不了,而是自己不乐意去吧!

人各有志!不可气地说,极少数博士就职最基层的单位,或许还是与自身的需求有关吧!或是要谋求一个大城市的户口,或是对科研兴趣不大,期望一个旱涝保收的“清闲”,亦或者是觉得顶着“博士”的耀眼光环,升迁晋职更为容易一些吧!

虽然此种现象无需放大,但此种情形也应当引起重视和警醒!博士还是应当回归科研的本位吧!#头条创作挑战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goto考研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tokaoyan.com/3063.html

作者: 小条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