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点击肖的心态爆炸了!
我的心态越来越不好。 从昨晚起我一本书都没读过。 我只是感到非常难过。 我不知道为什么。 我想学习。 我学不会。 我不想学习。 我心里还是踏实的。 我感到非常内疚。 我应该怎么办? 该怎么办。
@variationfly
我的前男友正在和他的前任约会,我感觉自己像个炮灰。 昨晚睡不着,今天也不想学习。 一切似乎都毫无希望。
上述两位研究生的抱怨当然也不例外。 心态不好、情绪问题,一切看似很小的问题,都成为了现阶段考研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除了以上两位同学的原因之外,放弃考研的人又是为何放弃呢?
▲为了找工作考研,为了找工作放弃考研
吴亮是安徽某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 不久前,他成功应聘了一家金融IT公司的工作。 虽然他已经报名参加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但他决定不参加考试。
吴亮一直在准备考研。 “我认为考研可以提高学历,带来更好的发展。” 今年夏天,他给自己定下了考入省内“双一流”大学的目标。 他原本计划一到两个月复习一门科目。 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复习数学后,吴亮9月份开始复习专业课。 “看了三个月的专业课内容,我还是不知道如何解题。” 进入。 高三结束后,吴亮有些迷茫:“我准备考研有一段时间了,觉得不考会很遗憾;但我觉得自己通过考试的概率是低,继续准备可能会浪费我找工作的时间。”
吴良不想错过秋招的机会,所以他决定提交简历去尝试一下。 经过三个单位的面试,他找到了现在的工作。 “这份工作的工资比我们学校的平均水平高出2000多元。” 他对这份工作相当满意。 “如果工资只有4000元,我就不干。 去继续准备考研吧。”
让正在跨专业攻读新闻学研究生的张欣放弃考研想法的,是她闺蜜的一次校招经历。 “我的一个室友在家乡的一所教育机构找到了一份助教的工作,不仅工作轻松,而且月薪5000元,在三线城市已经可以过得很好了。”
张欣是湖北某大学的学生。 11月初,一家传统媒体公司通过张欣所在的学院进行补充招聘。 在学院老师的推荐下,她参加了招生考试。 与此同时,她也开始投递其他校招职位的简历。 “因为听说传统媒体的考试内容和考研题差不多,所以我也打算尝试一下。”她说。
“这个时候找工作就相当于放弃考研,意味着失败。” 幸运的是,张欣顺利通过了一家传媒公司的笔试,将于12月前往北京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岗前实习。 “既然选择考研是为了找更好的工作,那么当工作机会来临时,一定要果断抓住!” 张欣讲述了她放弃参加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原因。
天津一所大学的大四学生张锐正在备考,也想为自己寻找出路。 10月份,她一边准备考试,一边投了几份简历。
“没想到这么顺利,这么幸运。” 张锐被一家加工公司录用,起薪五位数。 找到理想的工作后,张锐选择放弃考研。 “读完研究生后,你最终不必找工作。 现在你有了好工作,就不用考研了。”
▲我要去考场,但是我已经放弃考研了。
“我真的快坚持不住了!” 云南某大学大四学生王阳表示“泄愤”。 作为班长,王洋的专业课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但学校规定,“选修课不及格的学生,从2016年9月起,将不能获得研究生学习资格”。 这个规定对汪洋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大二的时候,我加入了很多学生组织,担任过班长、学生会主席。 学好这个专业的课程对我来说已经很困难了。” 此前,学校的选修课一直采用学分制。 只要在毕业前修完学分,就可以获得文凭。 汪洋万万没有想到,因旷课而导致选修课不及格,最终成为了他考研路上的绊脚石。
在得知无法保证读研的消息后,汪洋立即辞去班长职务,开始准备考试。 “我英语很差,六级还没考过,考研比六级还难。” 为了攻克英语难点,汪洋每天早上6点30分就去教学楼读英语课文。 但整个暑假,他都没有一套能考到60分以上的模拟试卷。
汪洋的目标是去北京的一所“双一流”大学,这所大学对英语成绩的要求比较高,这也意味着他在英语方面的努力还远远不够。
“其实我已经坚持不下去了,为了早出晚归,不打扰室友,我现在在外面租房子住,每天隔壁的孩子吵闹,让我很不爽。” ”。 新生开学时,学校里就有一些社会团体。 人们参观图书馆,没有门禁的图书馆成为人们参观最多的地方。 “九月份的第一个星期,我连续丢了三本辅导书,当时我就崩溃了,我觉得也许命运在告诉我不要考研了!” 王阳虽然这么说,但毕竟对于校招他还是很满意的。 机会难得,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复习。 但王阳内心深处,因为对考研成绩不再抱有期待,他开始有些懈怠,“我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能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样我可以摆脱考研大军了。” ”
“我打算去考场拼尽全力,但我想我不能通过考试。” 杨幂是天津某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 今年3月,她开始准备考研。 “3月到6月主要是背单词和做英语真题;6月以后开始复习专业课。” 杨幂报考了北京“双一流”大学。 “因为目标学校没有提供参考书,我找书、买书也花了一段时间。”她说。
10月底杨幂想放弃考研。 “每天在图书馆,看到正在准备考试的同学,就感觉自己复习得比他们慢,心里很着急。” 杨幂觉得自己永远都复习不完专业课了。 到了后期,她发现自己根本学不来。 不进去。“我沉迷于手机,无法自拔,后来去图书馆我很不情愿地没有带手机,但每天看书都开始注意力不集中。”她说。
杨幂目前还没有告诉家人她放弃考研的事情。 “我高三的时候家人就告诉我,我想读研究生,只有读到研究生才能找到工作。” 虽然表示会放弃,但杨幂说:“我不敢不去考场,因为家人的期望很高。”
▲研究生学习时间长,想早点进入职场。
胡浩是湖北某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 今年9月,他和女友开始准备考这所大学的研究生。 胡浩选择考研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女友。
11月初,胡浩产生了放弃考试的念头,“我今年24岁了,感觉自己已经不算太年轻了”。 胡浩选择放弃,主要是因为“怕读完研究生,到了结婚年龄,没有能力结婚的资本”。 胡浩的女朋友希望他能够坚持考研,这样他们就可以毕业一起工作了。 “放弃也许很遗憾,但不放弃可能更遗憾。”他说。
胡浩近日在某招聘网站投递了简历,准备求职。 他打算在女友附近找个地方工作,有机会的话考研。
张欣所在学院的辅导员刘老师说,他自己是硕士,找工作时遇到了障碍,最后找到了现在与专业无关的行政职位。 当时,他的很多同学本科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现在已经在单位担任基础管理职务。
天津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杨涛介绍,学生放弃考研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对自己了解得很清楚,觉得自己更适合。就业; 二是因为考研难度很大。 坚持不住了 “在大学放松一两年后,他们可能很难回到高三时的状态,”他说。
“备考考研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这一年里,你必须心无旁骛地全身心投入,同时还要承担考研不及格的风险。” 刘老师说道。
从上述考研原因来看,大部分人还纠结于就业和考研之间的选择。 担心考不上会耽误找工作,考研成功的则认为时间成本高; 找工作的时候担心找不到好工作,找到好工作又担心学历不够。 种种担忧,反映出他们对现在的不满和对未来的焦虑。 解决“放弃考试者”的学习和就业困境必须提上日程。
▲如何解决放弃考试的升学与就业困境?
在很多毕业生眼中,研究生学历只是找工作的“敲门砖”,选择读研也不仅仅是为了继续深造。 考研初衷不当,导致学生备考时很难集中精力复习,找工作时还想着考试。 这样一来,很容易只关注一件事而不关注另一件事,导致双方的结果都不尽如人意。 诚然,“放弃考试的人”的出现是当今就业环境的必然产物。 许多雇主非常重视学历。 本科毕业生无论是求职还是升职,都会受到学历的限制,失去良好的发展机会。 因此,考研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纯粹是无奈之举,“考研”的功利性逐渐超过了学术性。
与“放弃考研的人”相对应的是“坚持考研的人”。 这些学生中,有的是真正有继续深造的兴趣,主动选择考研的; 而另一些同学则害怕就业压力,抱着“先轻松一下再就业”的消极心态选择考研。 无论是“弃考”还是“被动考研”,其实都是非理性行为,反映出学生对学习、生活缺乏统筹规划,对自我、对社会缺乏理性认识。
其实,做好考研就业的“选择题”很简单。 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即可:如果你善于学习,喜欢研究,那么你可以选择考研,专心备考;如果你善于学习,喜欢研究,那么你可以选择考研,专心备考; 如果你认为自己能适应就业环境,具备就业素质,那就从各种渠道了解招聘信息,找到合适的工作。 如果你总是胆怯,东张西望,你很容易就会错过机会。
当然,要想消除放弃考试的人升学、就业的困境,外部的支持也是极其关键的。 一方面,高校要树立育人良知,加强正确引导,根据学生情况具体分析,为学生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不能为了保证“高就业率”、“高考率”而盲目“引导”学生走上一条不适合自己的道路。 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应适当转变就业观念。 不应仅根据学历将申请者划分为“三、六、九年级”,而忽视申请者可能具备的其他优秀能力和潜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用人单位的选拔和就业标准是学生选择道路的“风向标”。 因此,只有在更大范围内形成理性的就业方式,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有效解决“弃考”者面临的双重问题。
就业虽然是“难”,但绝不是难以逾越的障碍。 其实,只要毕业生能够树立理性的择业观,保持平和良好的择业心态,“找工作”就不会是一件难事,考研也不会那么功利。 申请人和用人单位都应该少一些焦虑和盲目,多一些深思熟虑和理性,用理性思维看待升学和就业问题,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为全社会营造积极的就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