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学生说要考经济学,其实想说的是金融。 这只是因为他们对经济学了解不多。 事实上,即使在信息发达的今天,经济和金融仍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仍然有很多人分不清两者的区别,有时甚至管理学和经济学也认为它们是同一个意思。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经济学有哪些具体专业。
经济学考研选择学校和专业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经济学学科包括近20个具体专业。 不同专业的申请难度、学习过程、就业前景、发展路径都有很大差异。 一般来说,经济学专业可以分为应用经济学和理论经济学。
1.应用经济学
二级学科有: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公共财政(含税收)、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学。
其中金融学、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等已成为当今社会超热门专业。 这些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确实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选择这些专业的人太多,如果你不善于学习,这些专业的优势可能就会减弱。
统计学和数量经济学紧随其后。 这两个专业的特点是可以学习熟练的统计工具,能够对经济问题进行专业的定量分析。 准确的定量分析恰好是现代经济的特点和发展方向,所以这两个专业对于擅长数学和物理的人来说非常划算。
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包括税收、产业)经济学、国防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虽然属于应用经济学,但在研究上也比较理论化。
应用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 这些学校的应用经济学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
2.理论经济学
包括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二级学科。
在理论经济学中,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研究最基本的经济理论的学科。 适合培养经济学通才。 他们的就业机会广泛,但针对性不强。 他们也许能做任何事,但他们什么也不是。 一个特别相关的情况。 这两个专业都是理论经济学的热门专业,可以帮助学习者打下坚实的经济学基础。 如果他们有自己的其他特长,他们将成为市场特别受欢迎的“综合能力强+特色鲜明”的高级人才。
经济思想史、经济史、世界经济和人口等研究性比较强,也比较容易获得。 然而,许多正在读研究生的考生在选择这个专业后却缺乏兴趣。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 如果能抓住机遇,取得成功,值得期待。
其中,理论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 这些学校的理论经济学二级学科全部为国家重点学科。
可以发现,拥有两个经济学一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的学校仅有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三所。 基本上可以说,他们经济学院的所有专业都是这三所大学的国家重点学科。
三、院校排名
一般来说,经济学领域有实力的院校基本可以分为五个梯度。
第一梯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第二梯队:中国人民大学(覆盖整个北方,经济各学科三所重点学校之一;
985)、南开大学(覆盖整个北方但在北京处于劣势,但也是经济各学科的三所重点学校之一,所以排在第二梯队,985)、中央财经大学(覆盖整个北方,211,品牌响亮)、上海财经大学(覆盖整个南方,211,受益于上海金融中心的优势)、厦门大学(覆盖整个南方,但在上海处于劣势,但像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为三大经济重点学科学校之一);
第三梯队:位置稍差的211财经,位置稍差但经济还不错的985,包括西南财经大学(就业覆盖西南及深圳地区,211金融学国家重点学科群)、中南财经大学、政法大学(就业覆盖湖北地区、211院校、第二批金融学国家重点学科)、兰州大学(地点在劣势,但区域经济学是国家重点学科,也是985)、暨南大学(211,全国产业经济学第一,广州的区位优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国际贸易是国家重点学科,北京的区位优势)等;
第四梯队:经济学科薄弱的985所或211所学校以及一些不知名的地方财经院校。 比如,东北大学的经济学学科实力不强,相对而言,在就业方面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第五梯队:其他普通院校。 综合性大学依托原有优良资源,积极发展经济学学科建设。 虽然起步稍晚,但在经济学与自己擅长的学科相结合的跨专业领域,他们表现得非常出色。 此外,省内一些经济类院校在与地方经济融合的领域也表现不俗。 这些学院的实力不容小觑,对于发展目标明确的考生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
经济学学术型硕士学位专业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均为理论专业; 还有金融学、国际贸易、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民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国防经济学、发展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保险学等应用专业。
经济学硕士学位包括金融、保险、应用统计、资产评估、国际商务、税务等专业。 另外,部分学校设有独立专业,如税务、金融工程、金融贸易与电子商务、数理金融、农业经济学、经济大数据分析、消费经济学等,可见经济学专业还是不少的供学生选择。 他们应该选择哪个专业? 有同学就很难选择,自己也没有想法。 如何选择专业?
1、兴趣
金融学是最受欢迎的经济学专业之一。 那些在高档写字楼里衣着光鲜亮丽、衣冠楚楚的金融专业人士,吸引了大家纷纷跟风,纷纷选择参加金融考试。 但你首先需要知道金融是什么。 要知道这些内容很简单,只要在网上搜索金融、企业金融就可以了。 如果你读完之后不喜欢这个专业,那么最好不要强迫自己。 兴趣是你最大的动力,否则即使考上研究生,你以后的学习也会感到难过。 如果你真的喜欢它,你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感到快乐。
2. 目的
考研学习经济学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你本科正在学习其他专业,但对金融很感兴趣,想要尝试跨专业,那么你不应该选择学习宏观经济学。 你应该选择金融或金融硕士学位。 如果你想增加自己的分量,在以后的就业中比别人更有竞争力,那么应该选择信誉相对较好的985或211学校。 也可以考虑在自己未来发展的领域有影响力的大学。 。 如果想毕业后立即工作,可以选择学制较短的硕士学位。 如果您想深入研究该国的经济状况并可能攻读博士学位。 将来,那么你应该选择经济学硕士学位。 选择学校的时候,更应该关注导师的影响力、学校的专业以及在整个学术界的地位。
3、能力
考研选择专业时,兴趣和目的是最重要的因素,能力是其次的。 就能力而言,就看你的英语好不好。 学术研究生需要阅读大量文献。 如果你英语很好,那将是一个奖励。 还有就是你数学是否擅长。 学术研究生经常面临数学建模的问题。 如果你数学很好,你的导师会喜欢你。 当然,不同的学校和老师对英语和数学的要求是不同的。
不同专业的考试内容有所不同。 比如考试是金融,如果你是读金融硕士,专业课考试是经济学,参考书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如果是读金融硕士,专业课考试是综合金融。 ,参考书目是《金融》和《公司金融》。 因此,两者的审查内容是不同的。
对于跨专业的学生来说,不要害怕专业能力的缺乏。 本科科目都是基础科目。 大多数学生采取考前赶考的方式,很少能扎实学习。 因此,只要有足够的准备时间,本科应该读什么专业呢? 没那么重要。 经济学专业跨专业考试成功的例子有很多。
4、先选专业还是先选学校?
如果想做学术研究,选择专业比学校更重要。 很多学生没有被985大学录取就不想参加考试。 985大学科室多、实力强、平台高。 这些都是他们的优势,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每个专业都好。 对于经济学院来说,有些学校可能知名度不高,但专业影响力很强。 学校的老师往往是行业的领军人物。 这样的学校是学术研究的最佳选择。
研究生毕业后想找工作,选学校比选专业更重要。 一些985大学以理工科为主,也开设经济学专业。 此类学院的经济学往往比专门的财经学院更容易通过。 只是为了满足名校综合体,容易找工作的同学可以尝试这个选择。
5. 如何选择地区
选择区域时还应该考虑目的。 如果是为了工作方便,你会在离家较近的地方拥有更广泛的人际网络。 北京、上海、广州虽然竞争激烈,但也提供了更多的职位和更多的实习机会。
从地域上来说,除了考虑未来发展的地方外,还需要考虑学校专业的地域性。 如果你想研究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就必须去西南财经大学。 如果你想学习国际金融,就选择上海财经大学。
我们的现在是过去选择的结果,未来是现在选择的结果。 因此,选择学校或专业时一定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