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端午节恰逢多省份开通成绩查询通道。
但连日来,争论“天坑专业”的网友们,比真正需要关心大学专业的家长和考生还要着急。
在网络上,大家对各个专业的前景有不同的看法,有时甚至互相矛盾。
一些学科被形容为热门与沉沦同时出现,一些沉没多年的专业疑似一夜翻身。
舆论界对“天坑专业”和“热门专业”的定义正在经历一场疯狂的较量。
01
第一批逃离天坑的弟子,
出现了?
今年申请季最具争议和讨论最多的两个科目是新闻学和材料科学。
前者是因张雪峰在与父母直播时的一句话引发争议,“如果你的孩子报考新闻专业,我就打倒他”。 随后,厦门大学、重庆大学的教授专门发表文章予以驳斥。
至于后者,新能源产业兴起后,有网友认为四大天坑中的材料科学正在脱离天坑的讨论。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招聘薪资同比增幅前10名行业中,电子科技/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领跑,位列第一。
同时,数据显示,新能源已进入薪资行业前10名,其中电力电子研发和电池工程师平均月薪超过2万。
因此,有人认为,一些与材料科学、新能源相关的研究方向已经“走出坑”,成为值得追求的新出路。
与此同时,仍有一些反对者仍高喊“生化环保材料、天坑害人”的口号,警惕地认为这些变化只是行业龙头或暂时现象。
过去,人们往往倾向于将应用称为“信息鸿沟”的竞赛。
作为一个普通家庭,父母或者孩子对大学的质量和专业就业了解得更多,在报考时就会更有信心。
但在当今社交媒体时代,一切似乎都相反。
网上到处都是关于专业推荐或者专业防雷的帖子,而且不乏相关信息。 然而,家长和孩子却往往越来越头疼,不知道该相信谁,不该相信谁。
近年来,一些关于“天坑专业”归属的讨论甚至挑战了社会此前认可的传统刻板印象。
此前,法律在中国家长心目中一直是一门劳累但体面的优质学科。 律师可以与医生、公务员、教师一样,视为东亚家庭的骄傲。
然而,麦克斯对2017年至2021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估的数据显示,法学连续五年被评为本科“红牌专业”。
这里的“红牌”并不是指事业兴旺,而是类似于“红牌警告”,意思是不被看好。
一些法学院本科生在网上抱怨:
法律专业既可以是进攻性的,也可以是防御性的。 民企市场上有律师、法律事务等就业方向明确的人。 公考在公检法方向也有优势。 但问题是,拥有学士学位的人在就业中却处于极大的劣势。
近年来,明显的考研趋势和考研难度或许是法学成为“本科红牌”的原因。
会计与法律处于同样的境地,被质疑为“陷入天坑的热门学科”。
张雪峰为某浏览器录制的宣传视频引起了小范围的讨论和争议。
视频中,张雪峰提名了几门他认为未来适合公考的科目,包括经济学、会计学、计算机科学等。
有网友反驳说,会计不是一门大众化的学科。
虽然会计公务员考试的职位很多,但不少经历过的人表示,会计职位的竞争特别激烈,进入面试的分数往往比其他职位高很多。
事实上,在网络上,一直存在着一种“大家都认为自己的专业是天坑专业”的趋势。
从经历过的人的角度来看,网友总能指出这个专业的很多弱点。 如今很少有专业能够获得全网一致好评。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更方便大家理性、全面的看待一个学科,每个学科都有好有坏。
只是对于家长和考生来说,信息复杂程度的增加,难免让他们在报考这一点上眼花缭乱。
舆论中不再有阿谀奉承的话题,似乎意味着“职业选择”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
02
无法回避和把握的风的焦虑
其实,如果完整观看张雪峰的直播,你会发现他原本想表达的并不是完全否定新闻业。
当时的场景是,一位家长联系他咨询报考,称孩子学的是理科,考了590分,目前有意向报考四川大学新闻专业。
张雪峰认为,这个孩子有潜力报考其他分数更高或者他认为更好的专业,所以建议家人慎重考虑。
张雪峰给出的建议只是针对一个学生的分数和成绩。
这其实是很正常的。 毕竟,报考高考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都是一场算计,想要充分利用每一分。
那几句话本来是针对个人选择的主体评价,最后却被发酵放大成了对“新闻行不行”的批评。
一方面是因为张雪峰夸张的表情被截取,逐渐偏离了原本的意思。
另一方面,或许那几句“以前新闻业很好,现在是自媒体时代”触及了高考报考期间无法回避的一个敏感点——
风口。
那些引发热门还是坑洞争议的话题,或多或少与人们对于热点炒作的紧张和焦虑密不可分。
从就业数据来看,新闻学其实是众多学科中表现平平、“不防滑”最多的学科。
这些专业都不是特别好,高薪行业遥不可及。
但也不是特别差,也排不进主要低薪专业之列。
按理说,新闻学和很多学科一样,是一门小而透明的学科,在高考申请领域很难引起关注。
此次,正是张雪峰与大学教授对于“自媒体风潮”的分歧引发了诸多争议。
人民日报这几年选的红、绿、黄牌专业,都和新闻业无关。
张雪峰认为,自媒体时代,新闻不再具有垄断性,任何人都可以做。
重庆大学张晓强认为,自媒体时代,大家注重沟通,记者的工作机会更多。
一种认为新闻学会已被主流淘汰,另一种则认为这就是新闻主流所在。
没有人能说出两者哪一个是正确的,只有未来才知道答案。
而这正是普通人最焦虑、最困难的一点——揣测未来。
我们只能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猜测几年后毕业时的趋势走向。
法学多次被评为本科生红牌专业,这与其在当前考研中的劣势不无关系。
《就业蓝皮书:2022年中国本科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在参加“二战”考研的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法学排名第二,仅次于医学。
在知乎问答“你想被实名劝退哪些专业?”中,回答最多的前十专业分别是机械、化学、生物、材料科学、电气工程、环境科学、小语种、会计、和纯粹的语言。 学习,电脑。
不过,材料科学今年被认为有“出坑”的潜力,因为人们看到了近年来新能源行业的蓬勃发展。
新能源企业提供的高薪工作,让很多普通人蠢蠢欲动。
但同时我又担心这只是一个只有行业顶尖人士才能触及的梦想。
近两年大热的计算机科学不仅会出现在“专业推荐”榜单前列,还将被提名为“实名劝退专业”TOP10。
正是因为一方面它符合人们想象中的AI和算法风口。
《我国2021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显示,今年本科毕业生月收入最高的10个专业中,大多数是计算机相关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