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省考,最受关注的就是“放宽公务员录用年龄限制”,10个省份硕士、博士学位年龄要求由35岁以下放宽至40岁以下。
一些考生认为公考突破35岁门槛会给更多考生机会; 有考生认为,对这部分人放宽年龄限制是“换汤不换药”,会倒逼更多人“滚”学历。
公考难还是考研难?
前段时间,网友们热议【#省考推输推运年龄限制意味着什么#:会不会有更多人被迫“滚”学历? 】 话题引发思考。
近两年,就业环境不佳。 时不时就有大型工厂裁员的报道。 很多失业的学生都走这两条路——公考,或者考研; 俗话说“宇宙的终结就是考验”。
想必同学们都了解市场的供求关系。 有更多人想要它。 这条路自然是艰难的。 如今,公开考试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去年,一个曾是热搜职位的小县城招聘了190人,其中176个名额要求研究生学历!
很多人这才反应过来:考功已经到这一步了吗?
从备考费用看公考和考研
⌚️时间成本
从难度和科目上来说,考研比公考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准备。
✈ 考试准备期
研究生:通常需要7-10个月的准备时间
公务员:通常只需要准备3-6个月
机会成本
每年12月底举行研究生初试,每年有一次上岸机会;
公务员考试分为全国考试、省试、定向选拔、集中选拔四种考试形式。 即使只招收川渝两地落地的公务员,一年也至少有3次机会(国考、下半年四川省考、上半年省考高考) 。
从考试机会来看,公考的机会比考研的机会大。
竞争比
以2022年为例,2022年考研报名人数为457万人,计划招生110.7万人,平均招生比例为4.1:1。
2022年国考计划招收3.12万人,已报考复试212.3万人,平均报名比例为68:1。
此外,以重庆为例,重庆省试和集中选拔的平均竞争比分别为44:1和28:1,定向选拔的竞争略低于其他公考。
仅从平均报考比例数据来看,公考似乎比考研更为复杂。
不过,大家还是应该理性分析。 考研竞争比例存在明显差异,人文社会科学竞争更加激烈。 例如应用心理学、心理学、新闻与传播学、教育学等专业的申请比例远高于4.1:1。
本科毕业生应该直接参加公考还是先考研?
很多应届本科生也会犹豫,是毕业后参加公考,还是先读研究生再参加公考。
以2021年、2022年国考为例
2021年:专科生可报考2.1%的职位,本科生可报考94.2%的职位,研究生可报考80.4%的职位(仅限研究生报考,占比5.8%)
2021年:专科生可报考2.1%的职位,本科生可报考94.2%的职位,研究生可报考80.4%的职位(仅研究生可报考5.8%)。
2022年:专科生可报考1.5%的职位,本科生可报考93.1%的职位,研究生可报考80%的职位(仅研究生可报考7%的职位)。
可见,国考岗位中需要专科以上学历的岗位很少。 绝大多数职位要求本科以上学历,今年招聘人数比去年增加了近4000人。
目前不仅是国考,各个省考对学历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
是毕业后参加公考,还是研究生毕业后参加公考? 可以看到以下两点:
①本科专业公考竞争激烈,可以选择转专业考研
如果本科专业是非常冷门的专业,大部分考试只能报考三个不限职位。 其实可以考虑先考研,再考公考。 选择考研热门专业,比如经济学、法学类专业。
②如果最终目的是测试公众,建议直接测试公众
对于单纯想要踏实工作的同学来说,更建议直接参加公考,而不是先考研再考公考。 如果你同时也想考研,这样可以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更好的发展,可以选择先考公考再考研,会比直接考研更容易考试~
因此,学生应该先打出手中的牌。 利用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参加公考是最好的选择,而不是选择风险更大的考研。
最后,无论是考研还是公考,难度都很大。 但无论是选择考研还是公考,一定要目标明确,认真准备!
邦校友致力于陪伴大学生找到第一份工作,提供可靠的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 平台已累计服务700+高校、500万+大学生、全国多个地方人类协会、20000+企业用户。 进入官网#/login(在浏览器中打开)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