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数学大概是从2022年过年后几天的寒假开始的,上的是吴忠祥的基础课。 基础班只有24节课左右。 因为我当时是初二,所以只需要读二年级的前19课即可。 一节课差不多两个小时。 我当时其实读得比较快,但是开学后就放松了一些,可能每天半个小时,直到6月15日才读完基础课。
当然,这里的讲座可能和其他的有点不同。 有些人喜欢读一章,然后做该章的问题。 我更喜欢在做题之前阅读所有课程。 6月15号以后,大三暑假开始了,我们就开始去图书馆做660。
我和其他人一样。 暑假期间,66010题我基本答不出来五六道。 有时候遇到问题也许能做,然后看视频讲解。 人们说这是鼓励。 题目基本都是弹幕题,感觉和给题加分是一样的。
我的这个方法只是给大家参考,因为我觉得660本书的题设计得比较好,因为并不是说前100题可能是某章的,而是说前两三题是从第一章开始。 一章,然后是第二章中的两到三个问题,依此类推。 也许你可以通过回答70或80个问题来复习整本高等数学教科书,然后再次重复这个过程。
我觉得这个方法可能适合像我这样的人把视频看完然后再做。 当然我自己对基础课的理解就是看概念。 这并不意味着你会深入地学习它。 如果你想重新学习一遍,那是不可能的。 毕竟后面还有加强版。
七、八月份的暑假,当我真正看了强化班的时候,我觉得这就是开始真正做题的时候了。 并不是说我能做多少,但想要彻底完成可能还是有困难。 或许还有点小心思。 但我认为这很正常。 毕竟宇哥也说过,在学习数学的初期,看题比做题重要得多。 这个过程可以持续到强化阶段结束。 其实并没有具体的时间。
我当时的计划是在10月15日之前完成强化班。 强化班是指吴忠祥之后,除了基础班,还有强化班。 精修班对应的课,教材是第一部佛法,你看张宇或者从别人的角度看,我可能不太确定,但我觉得大概是差不多的。
真正的强化课程学完之后,做题可能会比较容易,因为强化题难度很大,步骤很多,非常讲究技巧。 我想在这里打断一下。 这是吴忠祥的高速电流辅导讲义。 里面有一个小题本,一个小题本,好像是选题。 大约有 100 个精选问题。 我觉得那本小册子是很有必要做的。
其实精读完之后你会发现里面的基础题都是很简单的题。 在考研中,只能说是基础题。 早期我也和大家一样的想法,把660做完,补上880,后来发现660并没有多大作用。
我认为这更像是做高中课后做的练习。 所以最后我只考完了第一关660,第二关我根本没有时间做完,因为大部分时间都在做模拟卷,而且模拟卷里的题目比真正的问题。 等你强化。 以后我会参加模拟考试。 如果有时候状态好的话,说不定能拿到80分以上。
模拟卷确实很难。 我认为这是非常困难的。 状态不好的时候可能是50、60。 有时计算量非常大。 我什至无法在三个小时内完成它。 我可能只能做一半,而3个小时只能做一半。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是基础阶段、强化阶段,还是期末模拟考试,解不了题都是很正常的。 对于以前的985、211的学生我不敢说什么,但是从我周围同级别的学生来看,他们大多都觉得很难做到。 无论什么时候,最终的分数都必须以你参加考试的真实试卷为准。 当然,它可能不准确,但绝对会比你自己的估计更准确。
当然,这种真正的试卷肯定有简单的试卷和困难的试卷。 我们没有必要去那里,因为如果我们在更难的试卷上考低了,我们就会觉得自己做得很好。 那是没有必要的。 因为有时候像2017年的那些卷子很容易,我想考到120可能是正常的。
我想只要知道大概的水平,最终的成绩还是要看现场表现。 事实上,这并不重要。 一份难的试卷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困难的。 以我的经历为例。 我今天的试卷比较难。 每个人的数学都不及格。 每个人都期望能得到80%或90%的分数,至少是80%或90%的分数。 我想我一定能上,但其实大家还是有机会以670分上的。
换句话说,在考试中阻止人们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你如何能够考得比别人更高,表现得更好。 对于每个人来说,障碍都是一样的、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