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to考研网 资讯 社会倦怠引发肯定性暴力

社会倦怠引发肯定性暴力

尘埃落定之后写的。

01

如何定义一个人的成功? 这是我开始写这篇文章时想到的第一个问题。 其先于“考研现状如何”、“内卷化是如何产生的”。 这也是我认为目前考研的现状和“内卷化”存在的原因。 这是现在社会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方面。 此外,韩秉哲在《倦怠社会》中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当前广泛宣扬的正能量和多任务处理的必要性,这些过度积极的因素实际上促进了消极和倦怠情绪的出现。 。 就像手机后台程序太多就会出现卡顿一样,当人们面临生产过剩、工作超负荷的时候也会出现卡顿。

如果我们更专业地说(b),那就意味着社会催生了一种“平权暴力”。 与福柯的“共享观点监狱”相比,人们已经从在已知监视下的纪律下“不应该”做的事情转向了择优社会中的自我剥削和内耗。 他们已经进入了难以阻挡的深渊,成为加害者、加害者。 受害者社区。 这不仅是个人经历,也是社会历史现象。 某种程度上,“内卷化”也与此密不可分。

知名数据显示,2022年考研报考人数已达457万人,创下硕士学位报考人数纪录,高校计划招生人数在110万人左右。 在这些数字的带动下,各专业全国分数线普遍上涨,其中新闻传播学全国分数线达到367分,也创历史新高,丝毫不显疲态。

好了,不说这些无聊的事情了。 我查了资料。 我最讨厌数据。 把活人变成数据是不公平的。 我们来谈谈数据背后的新川候选人。

作为2022年新川考研牵头人,他们经历了准备、初试、调整、复试的全过程。 这个群体有一定的发言权。 我和一起调上岸的朋友聊天,试图写下一些在新考研中伤害我们的事情。 正如你所看到的,我们用事实说话,拒绝盲目文学,只谈论观点。 想要拍新传的朋友可以看看。 这有点类似于“劝人放弃”,但我还是希望有人能看到因为这次推送而没有放弃的东西,并以更多的决心和准备继续走下去。

2022年

我经常思考在“容量”社会中我们将如何改变。 在整个考研过程中,我是被逼迫的,亲眼看到了那些令人震惊和遗憾的事情。

从目前的情况出发,首先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压力”。 七个朋友几乎都提到了情绪问题和自我怀疑,这可以说是任何学科考研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障碍。 在目标导向的重压下,无论我们前期有多么的热情和稳定的情绪,在日复一日看不到结果的无休止循环中,我们都摆脱不了对未来的迷茫。中后期——即使我们不敢说任何会给一个正在考研的人带来压力的话——但每一句话都会给人带来压力,也给自己带来压力,来自同行和竞争对手、来自电子产品和互联网的诱惑、人们在付出时总是希望有一个完美的结果等等。Yoyo甚至用“自我折磨”来形容自己在一战和二战期间的两年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

“从备考初期的皮疹、鼻血,到10月份的腹胀,再到12月份的感冒咳嗽,这六个月我吃的药比大学前三年还多,而且前三年在焦虑的折磨下,我也瘦了很多。泪水从来不轻易落下。被迫转学的第一天,我抱着琪琪哭了;考试前一天,我听到妈妈的声音让我好好吃饭,抱着小四一边背着眼泪,止不住哭;我因为痛经而考试,考完英语,我感觉一塌糊涂,我回到宿舍,在舍友面前哭了,即使是在上专业课的前一天晚上,间歇性的疼痛仍然让我热泪盈眶,这些泪水见证了我所有的不自信和委屈,让我知道我其实并不是一个坚强的人,迟早我必须面对自己的脆弱。”

悠悠球

熬过了这一系列难以忍受的情感折磨,终于可以谈结果了。 我的分数是399分。 报考第一志愿的学姐表示,这个分数应该足够为复试做准备了,但同时也要看看调整。 通过复试的机会还是蛮大的。 和我一起调整的学生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成绩没有达到预期而感到沮丧和遗憾的学生,另一类是更常被提到“看到成绩就很高兴”的学生。 。 第一志愿我和欣寻的分数一样。 他告诉我:“我一开始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非常高兴,告诉了很多朋友。当时我就觉得考上第一志愿应该没问题。” Yoyo还表示,自己的成绩在中,属于高年级学生。 当他一根一根手指动动,看到总成绩时,他从床上跳了起来。 他连拖鞋都没穿就跑到妈妈身边哭了。

但后来我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线上协同运营,让“私人排名”成为可能。 那么下一步,看到排名之后,事情就变得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和预期。

我的第一志愿,2021年新闻传播学硕士复试分数是395分。 但在“私人排名”或不完全统计中,399分已排在第26至28名的范围内,这还不足以承认。 计入复试名额。 这种“分数”与“排名”的悬殊,再次让等待数月的新川考生产生了差距。 这也是事实。 据了解,中南大学、重庆大学等多所学校的新闻传播学硕士项目中甚至存在大量“410分不及格”的情况。 三水在采访中也提到:“还是挺尴尬的。其实别人都觉得399分甚至400分一定稳了,但只有我们新川专业的考研人才知道,即使是399分, “我们还得担心入学问题,我不能参加复试。”

同时,“单科分数线”也成为被拒的重要原因。 秋秋就是那些总分过关却因为单科75分而被卡住的人之一。 公平地说,这是一个不可预见的结果。

例如,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的复试分数标准为“政治75分,英语75分,专业课一、二90分,总分400分”。 ” 也就是说,A考了401分,其中政治76分,英语80分,专业课一119分,专业课二126分; B成绩411分,其中政治73分,英语85分,专业课一122分,专业课二126分。 2、131分。 在这种情况下,A可以通过复试线,但B只能遗憾地失败。

我们不禁要问,这个制度是否不公平,是否给予候选人应有的尊重。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我想没有人会觉得荒谬。 我和秋秋详细讨论了这个话题,可惜太敏感,不能说出去。 我们无法判断B比A多出的10分到底付出了什么,但任何一个适应了竞争环境的人都应该能够意识到,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这10分对于新川考研生来说意味着什么? B所失去的两个政治点将带领她走向与她最初规划的方向完全不同的未来。

你是否愿意在比首选复试线985高出不下10分的转会市场上再次竞争,但你必须把高分保持到“嚣张”的地步,最终获得一份非大学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您希望什么样的学生被划定界限的院校录取? 我们不知道这样的要求的理由来自哪里。

压力

陷入调整市场的新川考研人,没有一个不够优秀。 我在调整的时候和妈妈开玩笑说:“妈妈,你知道我在和什么样的人比赛吗?410分以上和400分以上的人。” 尽管我后期做出了调整的决定,并没有太执着于结果,但我还是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焦虑之中——优质学校的首选申请已经饱和,你会发现即使你选择了当你第一选择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你不能去的学校都变成了“热点”。 如果你想赢得他们的青睐,你就得不断地包装自己,利用一切优势来展示自己的优势,让他们对你刮目相看。 虽然这所学校和你的成绩不符,就连它的第一志愿复试成绩也比你低了整整20分。

这让我很不舒服。 一方面来自于学校的傲慢态度,另一方面“踩别人占上风”的感觉太过突出,这让一切显得异常残酷和血腥。 在我加入的无数调剂群中,385~395年级的学生抱怨“395分以上的可以不申请复试offer吗?”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这是因为,如此多的调整车型涌入,使得调整分数线纷纷拉高。 分数高达397以上,甚至有的392分的学生也拿不到一份offer。 但我们都知道,你不能责怪那些成绩在395分以上的转学生,因为每个人都在纠结“他们能学习吗?”的问题。 层出不穷的调整经验帖,告诉你如何在三个申请名额的前提下,填写最多的院校,确保你被选中,但他们却无法提前预测当前的情况。

“调剂制度正式启动的时候,我在广西汕头被所有人拒绝了,因为他们都是状元,而且有很多和我一样选择的考生分数都比我高,所以我没有机会..而且一开始我也没有机会,我没有考虑浙江川,因为听说浙江川的调整很激烈,要求分数超过400,所以我感觉我没有机会,但是我就填了于是就想着试一试,所以最后我和浙江川只有一次复试的机会,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复试,如果没赶上就没有书可看了,所以我好几天没睡好觉了。”

埃斯特雷拉

在准备复试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严谨、专业、优秀、充满爱心的女孩。 这些还不足以形容我对他们的赞美。 然而,由于所谓的分数不够,我仍然被卷入了调整的浪潮中,所以我开始不理解和悲伤,为什么有这种能力的人在现阶段仍然要努力工作,只是为了拥有一个良好的教育。 其实我在调整中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目的和功利之间切换,不知道如何选择。 正如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无论我是否愿意“下嫁”,我到底在争取什么? 我很好奇社会给“成功”定下的规则——你必须是研究生,你必须是985,你必须有科研成果——用这些来证明你有能力、有价值,然后进入令人向往的大工厂,门槛很高。 作为一个驻扎在打印机前历经磨炼的小人物,他日复一日过着996的“成功”生活。

02

我们回到起点,这算成功吗?

社会倦怠引发肯定性暴力

在规则之下,人们跳入了成功的模板。 他们从小就立志要上一个好的小学、一个好的初中、一个好的高中、一个好的大学、一个好的研究生,有必要的话出国留学,有可能的话考个博士学位。 进入前景广阔的高薪公司,赚大钱,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每个人的生活开始都一样,一不小心就变得功利而不自知。 它们和我们批判的毫无人文主义的技术一样,成为本雅明笔下失去光环的“复制品”。 当我们终于到了向往的位置,准备拥抱自己的幸福生活,却发现自己根本停不下来,被人群匆匆挤挤时,结局就停止了。 我们还不能算是赚了很多钱,根本没有自由可言。 然后我们对自己说:“来了,来了”,然后茫然地继续这样的步伐。

我们拿“内卷”开玩笑,并用它来掩盖自己的悲剧,不知不觉地忘记了事实不应该如此。 我常说,人应该活得有滋有味,与众不同,热情无私,不需要有那么多烦恼,而应该更加执着和冷静。 如果这意味着痛苦,那我宁愿永远受苦。 如果没有危险,如果有人去那里,那么我愿意献出我的生命。 这就是我生命的意义,而不是生命的一般公式。 但当你想这样生活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和社会之间存在着鸿沟,你还没来得及利用你的光和热就被海滩上的一波波浪扑灭了。 这是一些应届毕业生考研的现状。

在我所说的采访中,我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为什么选择学习新闻学?” 对于这个问题,我可以说是有一定的心理预期。 人们喜欢拥抱在一起取暖,就像我期望有人像我一样相信虚幻的“新闻理想”。 七个朋友中只有三个人因为被“新闻理想”所吸引而选择了新闻业。 就我个人而言,我信仰英雄主义,希望为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努力; 在新讯,我从自己的正义感出发,觉得媒体可以产生非常强大的能量,不仅可以解决很多事情,还可以改变现状。 它变坏了,想要探索规则; 而小王则表示,他纯粹是被“承担道德责任的铁肩和写文章的巧手”所吸引,觉得自己写的东西如果能让公众看到就值得了。 值得骄傲的事情。 此外,埃斯特雷拉还提到了媒体在社会现实中女性问题上的作用。

更多的答案是缺乏尝试其他科目交叉检验的信心,或者更像是“退居次席”。 显然,在社会设定的框架下,我们今天不能否认“学历”的重要性。 几乎100%的人考研的部分原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历。 “我不知道学历对我有什么增值作用,但我明白学历对我的限制作用。我希望当我面临选择时,我能更自由,而不是被困在门槛之外, ”秋秋说道。

一般来说,世界上有很多年轻人有理想,但往往没有时间去实现。 在准备考试的六个月里,我的心情一落千丈。 从第一次学习知识时的无尽新奇和兴奋,到训练答题、看论文时一遍遍重复知识点,我陷入了一种墨守成规、被嘲笑的情绪中。 中间。 《内卷》下越来越难的试题告诉你,死记硬背是没有用的。 你必须有自己的思考和探究。 所以如何有自己的见解,就必须阅读大量的论文,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养料。

当我们和秋秋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得出了同样的想法:整个考研行业就像一个巨大的复制粘贴。 这也成为了一种规则。 当整个社会要求你踏上考研征程的时候,考研也有自己的模板。 论文质量参差不齐、评审标准的不确定性等等,都会带来一种缺乏目的感的困惑感以及对考研本身的怀疑。 这样的缺失所带来的心理感受就变成了秋秋所说的:

“即使再尝试,我仍然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我看不到自己的问题,也看不到老师真正想要什么样的学生。更何况,在准备的过程中考试时,考生要回答老师的问题,试卷和意见都是我们熟悉的,我们也在不断接近目标学校老师的意见,但它们不是我们自己的。”

秋秋

我本想跳出头脑另辟蹊径,为自己新颖的想法喝彩,但在同学或老师看来,这些内容有些“格格不入”。 然后我发现我所有的观点都是不正常的。 当老师批评学生模板的时候,我们很难不去怀疑,如果试卷中真的有与自己观点完全相反的非常规题,老师如何、能否给出与其相匹配的分数。 。 新的继承人每天都在批评信息茧房,但创造茧房的并不完全是技术。 人们只是习惯了舒适区,接触到更符合自己的观点。 学生如此,老师也不例外。 (秋秋/99略改编版)

你不能要求研究生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实用想法或美妙的想法。 也许可以,但不是所有的新手都可以,也不是所有的想法都能被所谓的“标准”所接受。 但“内卷化”下的社会要求如此,因为每个人都需要人才,而人才需要通过考试来判断。 这可以理解,但是在强选择机制下,我们是否会失去更多呢? 这是社会与个人之间难以理解的对立统一。 这个立场一直在我心里难以权衡,困扰了我很多年。 个人的遗憾不会影响整个社会的选择,但它们是针对个人的生活的。 “内卷化”不会让社会缺少所谓的“优秀人才”,但会让那些明明有能力却被学历挡住的个体,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甚至心理上的损耗,才能更接近自己想去的地方。 。 就个人而言,这无疑是痛苦和悲伤的。

当人们看到社会事件时,当他们面对冰盾盾和谷爱凌时,他们关心的不是事件和人本身,他们想到的不是他们能从中得到的启发,而是“这可能会被考验”,远离功利和有目的的事物。 如果我知道一切,我会发现这是极大的讽刺和完全缺乏人性。

新讯还提到了考研内部考试的一个隐藏驱动力——考研机构。 目前,考研机构市场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 各大院校竞相把试题、考题研究得透彻,这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墨守成规”的感觉。 这些考研机构的存在,让原本依靠大家大学或者自学的能力考试,变成了需要机构帮助升学的竞赛。 可能有人会反对,交叉考生(包括我)确实需要这样一个渠道来轻松快速地获取知识,以赶上本科时已经学习过相关内容的人,而且每个人对机构知识的接受和吸收不同也可以作为考研能力的重要指标。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数字鸿沟的驱动下,考研机构的网络课程本身就加剧了教育公平的失衡。 贫困家庭的孩子获得教育资源更加困难,存在天然劣势。 结果,每个候选人都变得不幸。 不仅需要他更加努力,申请这些院校也成为了非常必要的门槛。 我们要做出更大的精神和物质贡献。

“参与”社会的崩溃是不可避免的。 它会走向何方,会带来怎样的未来,一切都是未知数。 写这个公众号,我很难提出什么实质性的建议和措施。 如何把蛋糕做大、分好蛋糕,如何改善就业状况,这些都超出了我现在能讨论的范围,也是我“内卷化”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内卷化”的一部分。我反对“内卷化”,也不主张“反内卷化”。社会的进步需要每个人的内驱力,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有“内驱力”。

2022年

最后,我想用我和明宝的一些聊天来结束一下。

明宝问我,你本科学历这么好,为什么还能接受来这里? 这是因为我觉得你并不比我遇到的其他人更关心。

我说的并不是我想炫耀我有多优秀,而是我想告诉所有能看到这推动我想法的人。

排除我自身心态比较放任、容易自以为是、盲目自信的因素,在和调整我的大家相处的这段时间里,我觉得每一位来到这里的考生都很优秀。 其他目的的介入让我不再根据自己来自哪里来评判别人。 我不认为人们会根据本科学历分为三六九。 对于每个进入转会市场的人来说,所谓的本科学历虽然不如我,但是比我分数高的人还有很多。 未来的方向并不一定取决于本科学历的好坏。 。 很多人迷恋“985”“211”“双一流”。 他们是社会的枷锁。 努力了这么久,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想通过这个公众号来批评这样的情况。 这是无法解决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但除了批评质疑之外,我们还要维护自己的心态。 不要因为这些严格的规则而蒙蔽自己。 不要继续因为外界的纠缠,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生活,都在不断地挣扎,但我们并不一定要坚守社会所定义的“美好生活”。 考研带来的痛苦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过去,甚至以后想起来都难以接受。 我可以受苦,我可以失败,我可以失败,但我必须做出自己的决定。 即使我必须与社会大多数人和解,我也不喜欢受社会太多影响,相信每个人也是如此。 那如果我们输了怎么办? 985院校拿到两个学士学位又怎样? 如果以后没有饭吃怎么办? 我的“美好生活”是我所经历的一切,并不是每个人都一样的生活。

人类

最终,我和秋秋都相信,一切问题最终都会落到“人”自己身上。 作为新闻界的一员尤其如此。 在适应阶段,我有幸遇到了一群善良的朋友,他们同时携手行走在不同的地方,互相理解。 秋秋提到,她在大学学到的戏剧创作的几种反讽模式中,有一种叫做“他被推离目标越来越远,却发现自己竟然被引导到了目标”。 目标”,我很喜欢这句话,还有她说的那两段话,我很想把它们记录下来。

“对我个人而言,考研是为了学历,但这个学历并不完全与世俗层面的成功生活挂钩。我有很强的上进心,因为我很想接触自己领域之外的人视觉上的,或者说过去在某些时候我感到孤独,我希望通过向上,我可能更容易遇到我的旅伴。

我最近经常有这样的感觉,尤其是当我问一位自愿上岸的朋友时,她说他们组里根本没有人说话。 而当我回想起我在备考时遇到的那些人,即使他们很幸运地上岸,对于那些非常自私的学生来说,我会很高兴处于这种境地。 对我来说,连接人们的意义比宏伟目标本身更重要。 我想这才是这个新闻真正想传达给我的信息。 我感觉到了,所以直到这一刻我才真正的和解了。 ”

秋秋

所以无论你走到哪里,在这个忙碌的世界里,记得多关心具体的人,具体的自己,多关注自己的经历和生活。

所以不要害怕。 努力工作,但不要害怕。

以上,感谢大家阅读本文。

/特别鸣谢:秋秋、Estrella、三水、欣讯、小王、明宝、Yoyo/

所有采访内容都会同步发送到链接,其中包含了每位受访者更具体的生活片段,情感感受也更加清晰。 我并没有在正文中放入很多内容。 非常感谢每一位愿意接受我“采访”的人。 欢迎你去看别人谈论自己。 如果您有任何讨论,请在后台或评论区留言,我将删除对受访者的任何个人批评。 感激的。

至于一个学姐来找我提到我关于新川考研的经历帖,我没有写。 一方面,网上的相关经验帖子已经很繁杂,而且笔者所在的学校也比较有针对性;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我自己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不是很健康,过于自我挤压。 虽然看起来像是在吹牛,但我在学习过程中的效率和专注度确实非常高。 我个人认为它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负担得起且有用的。 两性都不是特别好。 如果还有人想看,可以单独来找我,可以后台联系,也可以直接微信联系我们。 我会写一个简单的总结,包括政治、英语二、新传播硕士学位的334、440科目。 我在7月份正式开始了整体的准备工作。 大家现在开始准备肯定是来不及了。

结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goto考研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tokaoyan.com/1697.html

作者: chanong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